集中解释一些问题_晋末长剑
笔趣阁 > 晋末长剑 > 集中解释一些问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集中解释一些问题

  什么是“政治合法性”?

  定义就是:对治权的认可。

  简单点说,就是人心。

  维系一个政权的因素很多,我粗略划分下,大体可分为军队、官僚、财政三大系统,缺一不可。

  在本书中,合法性(即人心)准确地说是:一、为你打仗的军人之心;

  二、为你运转政府的官僚之心;

  三、为你筹集军饷、粮草的地方豪族之心。

  二和三其实是一回事,因为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。

  那么合并一下,在西晋末年的时代背景、社会风气下,就是军心和世家大族之心两部分。

  就主角而言,军心已经足够稳了,邵勋现在就是当皇帝,可能都能获得不少人支持。

  但世家大族成员有自己的看法。

  虽然每个人的思想、三观可能不一样,但总有部分共识。

  什么叫共识?就是特定时代背景(重点1)、特定社会风气(重点2)情况下约定俗成的规则。

  不同朝代、不同时期、不同形势下,共识是不一样的。

  我举个例子。

  在很久以前,杀人偿命就是共识,是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。

  但随着时代发展,杀人未必偿命了,可能是判无期,这也是共识。

  对杀人的惩罚,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共识,甚至在同一时代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共识——有的国家死刑,有的国家废死,不能一概而论。

  再回到本书。

  西晋末年的世家大族成员,也是有共识的,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的。

  你做到某一步,他们认为“可”,你做到另外一步,他们认为“不可”,这就是共识在起作用。

  共识能不能改变呢?可以。

  手段一:威逼利诱;

  手段二:提高政治合法性。用通俗的话讲,就是用威望来迫使他们容忍你挑战他们的共识,不反对甚至支持你。

  有些人怎么满脑子都是杀?以为有武力就可以为所欲为。

  拜托,看看时代背景。

  我在上本书《晚唐浮生》里就说了,古代和古代是不一样,时代背景、社会风气差异很大,甚至一个朝代前期、后期都变化极大。

  有些时代或许可以杀杀杀。

  但有些时代这么做是找死。

  石勒都不是靠杀上位!

  事实上石勒杀的士人主要是在河南,再准确点,主要是从洛阳逃出来的王衍那一波人。

  他在河北怎么做的?建“君子营”,给他们官做。

  石勒脑子没问题,他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。而且,他见识过士族的力量。

  历史上他率九万步骑打穿河南,南下葛陂,因为连日下雨,北方人受不了,军中疫病严重,再加上被纪瞻率领的江东军队击败,征服江南无望,于是决定回河北。

  这一路可遭了老罪了。

  河南士族坞堡坚壁清野,不给粮食,石勒的军队缺粮严重,“人相食”,最后回到河北的不到一半。

  怎么都那么小看这时候的世家大族呢?

  他们单個确实实力有上限,确实打不过你,甚至打不过流民军,但整体实力强大,一旦形成共识——比如石勒从葛陂回河北,河南士族整体坚壁清野——关键时刻是要命的。

  偶尔越一下线,跋扈一点,搞点小动作,无伤大雅。因为士族不是一个整体,不齐心,未必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。

  但如果搞得太激进,那问题大了。

  我举个例子,假设某个郡的世家大族不满,叛乱了,他家有世代培养的部曲、僮仆、庄客,举个几千万把人,据城而守。

  你要不要讨伐?当然要啊。

  而且要快,时间一长,会有更多人怀疑你的能力,叛乱的人可能变多。

  好,讨伐大军把城围起来,估计要打三个月到半年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l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l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